第十二章 琢磨-《我能看见状态栏》


    第(2/3)页

    北五区的普通型患者基本上都是“来了就走”。住院治疗两三天之后,他们的症状就会出现大幅好转。上呼吸道症状快速消失,并且恢复平稳体温之后,这些普通型患者就可以直接离开定点医院,然后继续去方舱庇护医院继续接受隔离治疗了。

    但也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有这么好的“运气”。同样的治疗方法,绝大部分患者都能快速有所好转,但有些人的症状就是不肯消失,甚至还有所进展。

    这名叫杨一飞的患者目前就是这么个问题——今年29岁的他作为普通型患者被送入北五区接受治疗,但在三天治疗之后,他的症状不但没有消失,甚至还有所加重。

    “从CT图像上来看,他的双肺都有磨玻璃影,病变范围较前有所进展。”吕志民主任在交班的时候,特意向孙立恩提及了杨一飞的情况,“他的炎症指标比较高,但是还没有到需要使用托珠单抗的水平。氧饱和度虽然不是很理想,但是在吸氧静息的情况下仍然可以接受。”

    “问题是,导致他症状逐步加重的原因是什么。”孙立恩皱着眉头翻看杨一飞的病例,然后问道,“他说自己没有什么其他的基础疾病?”

    “本人否认,他的医疗记录里也没有提到过。”吕志民摇头道,“基础疾病之类的方向我们也考虑过,至少目前看起来,他的免疫水平都很正常。没有特异性的抗体阳性,也没有其它值得怀疑的方向。”

    孙立恩正想对此表示“我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主意”,但之前周军的谆谆教导突然在他的心底响起,孙立恩马上就换了个表达方式。

    “这个病人我再看看是怎么回事。”他合上了病例然后认真道,“如果有必要的话,我再请会诊。”

    此言一出,其他人顿时把注意力都放在了孙立恩手里的病例上。吕志民对此表现最为“激烈”,“你是觉得他有什么其他的问题?罕见病?”

    孙立恩处理罕见病和“招惹”罕见病的能力已经成了云鹤市传染病院里最有名的都市传说。医疗组的医生们对于孙立恩的能力早就有了共识——只要是孙立恩认真对待的病人,那基本最后都脱不了一个罕见病的结果。

    年轻患者症状加重,这当然是个不太常见的事儿。但孙立恩主任突然这么严肃的对待起了杨一飞的问题……这是不是说明孙主任的鼻子已经嗅到了一点罕见病的可疑气味?

    孙立恩被大家的反应搞的有些懵,但“一个胸有成竹”的主任的人设不能倒。他硬着头皮说道,“现在还没有证据,也没有太多的线索。咱们还是不要先入为主,排除掉任何一种可能性的好。”

    吕志民和身旁的几个副主任交换了一下眼神,然后一起若有所思的点起了头。看样子孙主任这是已经确定了杨一飞有什么罕见的问题,只不过现在还没有太强有力的证据罢了。

    “那之后就得让孙医生多费心了。”吕志民认真道,“如果有什么需要的,您尽管说。”

    孙立恩笑着送走了吕志民和他的组员们。然后重新打开了病例开始阅读。他之前虽然见过杨一飞,但是状态栏并没有给出除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以外的其他提示。在他看来,杨一飞的病情加重很有可能只是个源于“个人体质”区别的结果。而并非是提示他还有什么其他问题。

    比起杨一飞的问题,目前更加值得注意的患者反而是抢二床的那位老人家。

    今年61岁的田康是个需要医生们多加注意的重症患者。他简直就是杨一飞的反面,杨一飞没有任何基础疾病、症状出现了难以解释的进展和加重。而接受过肾移植但失败、同时还患有晚期霍奇金淋巴瘤的田康的症状却出现了难以解释的好转。

    作为依赖透析治疗以维持生命、全身霍奇金淋巴瘤多发转移的老年男性患者,在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之后,田康的症状迅速转重。他有严重的呼吸困难和气喘,目前需要通过机械通气以维持生命。

    今天是他住院的第七天,在入院一周之后,田康的肺部病变开始逐渐收缩,并且胸部CT还显示了一个非常诡异的情况。

    他那因为霍奇金淋巴瘤而肿胀的肺部淋巴结开始出现了收缩。

    由于白介素-6等炎症指标水平并不是很高,田康并没有接受目前还处于实验阶段的三联疗法治疗。同时,作为肾衰竭患者和末期恶性肿瘤患者,他也不符合入组条件。

    孙立恩和吕志民目前为田康所采取的生命支持方案是CRRT持续血液净化配合上机械通气。而抗病毒方案则选择了干扰素雾化吸入、康复者血清和阿比多尔的持续服用。同时,付医生也为田康开出了中药汤剂每天服用。

    整体上,田康的治疗方案比较倾向于基础和保守方案。他的身体底子太差,肾脏衰竭的情况下,所有用药都必须考虑代谢途径和清除速率。而恶性肿瘤则导致他的身体消耗速度奇快,治疗组目前给他进行的营养支持已经到了每天4000大卡的水平。

    田康刚刚入院的时候,孙立恩、吕志民和李承平三人都觉得他很有可能抗不过病毒。一条到处都在漏水的破船被一条鱼雷击中,这条船根本就不可能继续漂浮在水面上嘛!
    第(2/3)页